陳菊生施妙手,報廢鐵桶“起死回生”
在江蘇省昆山市,今年43歲的陳菊生名子響當當。5年來,他先后回收利用了25萬只包裝報廢鐵桶。這些報廢鐵桶被循環利用之后,等節節約鋼材500多噸。
陳菊生“起死回生”的靈手,使昆山市雙林包裝容器再生有限公司成為一個名氣十足的循環經濟典型。前不久,這家公司又在昆山市張浦鎮辟地21畝,建成了報廢包裝鐵桶再生流水線,使每年再生鐵桶的生產能力由5萬只擴大到了15萬只。陳菊生產志,要在長江三角洲把廢物資源化的事業做大做強。
在昆山市,陳菊生算得上是一個“精明透頂”的人物。上世紀80年代,當時還是公務員的陳菊生,看準了綠色設計事業前途無量,毅然“下?!碑斏狭司G化環境設計公司的小老板,模爬滾打了10年,很快便讓自己的口袋厚實起來。1998年,陳菊生看到自己所在的村莊不少人做起了報廢包裝鐵桶的生意——把回收起來的涂料或化工原料包裝鐵桶,扔進河里洗刷一遍,重新涂上油漆便去賣錢。隨著昆山開發區里的外資企業通過ISO14000認證的越來越多,包裝鐵桶的修舊業也日漸紅火起來。
原始的包裝鐵桶修舊業越做越大,但洗刷鐵桶產生的污染也越加嚴重,造成死魚秧事故也頻繁發生。針對這一情況,昆山市對包裝鐵桶修舊業緊急剎車,一舉取締了幾十家原始的個體修舊戶。此時,陳菊生站了出來,向昆山市開發區和市環保局推薦自己的“得意之作”——無害化再生包裝容器生產線,并拍起胸脯打下保票:利用規?;捌鹚阑厣笔侄?,無害化處理包裝鐵桶產生的固體污染物,既可以使包裝鐵桶循環利用,又有效防止環境污染。 陳菊生集中處置報廢的包裝容器方案得到了昆山市各方面的支持。于是,陳菊生便把從事10年的綠化設計工程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到雙林包裝容器再生公司的建設上。
1998年,年修舊5萬只包裝鐵桶的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從各家生產企業收集回來的涂料、油漆、化工原料的報廢包裝鐵桶,經過自動漂洗生產線清洗之后,再在整型機上重新整型,并噴上一層新油漆,滿面油污的報廢包裝鐵桶馬上“容光換發”。而容器中的可利用物資被集中回收,重新“賣給”了生產企業;對漂洗廢水經過專門處理后再循環利用,從包裝鐵桶內回收的各類固體廢棄物,經過專門的無害化高溫焚燒爐焚燒,基本清除了污染危害。陳菊生從事的包裝鐵桶“起死回生”產業,漸漸紅火起來。很快,昆山市眾多企業產生的報廢包裝鐵桶被他“一手包攬”。在無法滿足再生包裝容器生產線“胃口”的情況下,陳菊生又把回收范圍擴大到了蘇州和上海市。而“起死回生”后的包裝鐵桶,陸續銷往上海、山東、浙江、江蘇等地的化工、涂料、油漆生產企業。一只30元左右的報廢鐵桶經過陳菊生“起死回生”后,就可以賣到70元左右。而生產涂料、化工產品的企業如果去購買一只新的包裝鐵桶則需要160元左右。所以,陳菊生的“起死回生”鐵桶根本不愁銷路。
一只包裝鐵桶從涂料、化工的生產企業,轉到原料使用的企業,被陳菊生回收之后,又回到了涂料、化工生產企業再利用。陳菊生在包裝鐵桶利用上,織成了一個再生利用的“循環圈”。據陳菊生介紹,不少包裝鐵桶的已經在這個“循環圈”中再生利用了七八次。同時,陳菊生在包裝鐵桶回收利用過程中,每年還可以從包裝鐵桶中“扣出”各類進口的樹脂原料等60余噸,經過精心凈化加工之后,又可以額外賺回48萬元。
陳菊生的事業漸漸做大,有一段時間,競有五六家客戶在公司排隊等著要再生包裝鐵桶。
陳菊生一年“起死回生”包裝鐵桶5萬只,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于是,陳菊生又在2003年年底新辟出一條再生生產線,使年回收能力擴大到了15萬只,并把回收范圍拓展到整個長江三角洲。
(中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