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科學管理,全面提高經濟效益
江西省樂平包裝容器廠 吳成豐 吳道源
樂平包裝容器廠是江西省生產金屬包裝容器的定點廠,現有固定資產251萬、 職工232人。自1980年由農機修造轉產金屬包裝容器以來,由于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加強科學管理,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54.7%,利稅平均每年以111. 8%的速度增長0 198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94萬,比1969年建廠時翻了4番多,比1988年增長31%,實現利潤100.01萬,為建廠年的72倍,為1980年的28倍。1983年以后,連續兩年獲“全國改進包裝先進單位”,連續四年獲“省經濟效益先進單位”,1987年又跨入江西省級先進企業,成為省同行業中率先獲得省級先進企業的單位?;仡欉^去,我們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分配改革與承包制,切實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
企業經營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職工積極性的發揮,而職工積極性的提高,關鍵又在于使每個職工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認識到企業經營好壞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本著這種目的,幾年來,我們在分配問題上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改革:一是拉開獎金檔次,不搞平均主義,實行“多勞多得,能者多得”o二是對勞動強度大,技術復雜程度高的工種實行崗位津貼。三是實行工效掛鉤,將指標分解,層層落實,不同生產車間進行不同形式的承包。如:對制桶生產線實行“四定一獎” (定人員、定質量,定消耗,定任務、完成任務達到質量、消耗指標有獎)。對由廠編余人員組成的市場生產線實行“獨立核算”, 自負盈虧,確保上交,多收多得”。對技術科實行。課題包干制”。從而激發了大家工作熱情。廠內呈現出人人干勁高昂,生產熱氣騰騰一派景象。1989年我們又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承包責任制,第一個在全縣企業中推行了全員風險抵押承包。全廠干部職工按照職責大小,分別交納承包抵押金。如果完成承包指標,每人可取得所交抵押金20%的紅利,否則按同等比例扣減。全員抵押承包推行后,一方面增加了企業流動資金,緩解了因銀根緊縮帶來的企業資金不足,另方面變廠長個人承包為全廠職工共同承包。把廠長一個人的責、權、利風險變為全體職工的責任、權、 利風險。 從而, 增強了企業凝聚力和負虧能力, 提高了職工主人翁意識。全廠上下和衷共濟, 同心協力挑擔子。 在市場疲軟, 銀根緊縮, 電力短缺的條件下,1 989年仍取得產銷超歷史的好成績。全年實現利潤100. 01萬,比88年增長54. 55%,比原承包指標超出37. 01萬,上交利潤41.1萬,比原承包指標高出18.1萬;.職工也分到了20%紅利,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813. 05元,比88年增長了303元。
二、抓管理,向管理要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長期的實踐,使我們深曉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廠一直把管理當作整個企業工作的重要部分,堅持向管理要高產、要技術、要質量、要效益。一是從宏觀控制著眼,從微觀控制入手。全廠上下推行目標管理。 廠部既有長遠的企業發展規劃,又制訂了短!期的年度工作計劃,各車間科室都分別訂有相應的工作方針。同時,堅持定期方針診斷,從而使人人肩上有擔子,工作有目標,奮斗有方向,考核有依據。二是狠抓標準化工作。成立了以廠長為首的標準化領導小組,制訂了包括產品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的全方位企業標準,其中產品技術標準復蓋面運100%,管理標準復蓋面達89。5%。我們還收集了美國、西德、日本等先進國家的產品技術標準,用以對照找差距,作為趕超目標。1987年我廠受省有關部門委托,編制了贛Q/JB55-87《200升閉口鍍鋅鋼桶》產品技術標準,為鋼桶生產提供了技術考核依據。1988年10月,經省標準局考核,我廠標準化定為三級。1989年10月,我廠計量又升為二級,成為我縣標準化第一家定級單位。通過開展標準化管理;全廠工作井然有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三是積極運用價值工程、量本利分析、ABC方法等現代管理方法,于技術、財務和物質管理的各個環節。多年來,我們堅持每年舉辦1~2期現代管理知識培訓班,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素質。每月舉行經濟活動分析例會。制定了勞動定額、原材料消耗定額、辦公費用定。額燃料消耗定額和資金定額。做到了生產有計劃,領料有限定額,考核有標準。四是加強現場管理,堅持實行了廠領導成員帶班制度。帶班期間,領導一面參加勞動,一面進行現場辦公就地解決生產車間薄弱環節和存在問題,既密切了干群關系,又幫助車間改進了生產現場工作質量。由于我們加強了成本控制,致在原材料大漲價的情況下.1987年可比產品成本反而下降5.85%。 1989年在我縣組織的企業基礎管理工作考評中,我廠以945的高分榮獲第一。1990年初,我廠榮獲“江西省雙增雙節優勝單位”,分同年,還取得了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59天,資金利稅率46.7%,萬元凈產值綜合能耗0。33噸的好成績。通過實踐,大家從管理中嘗到了甜頭,越抓越有勁頭,徹底改變了過去‘重技術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重速度輕效益”的思想。
三、抓產品質量,不斷增加適銷對路新產品。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支柱。幾年來,我們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奉行“一切為了用戶”的服務宗旨,狠抓產品質量。具體做法一是建立了以廠長為首的全面質量管理領導機構。推行“質量否決權”,經常開展群眾性質最教育,不斷強化職工質量意識6二是加強生產現場質量管理6車間普遍建立了質量管理點和工藝控制點。嚴格工序檢驗。生產過程中做到了“三按JY,生產,并在工人中開展“三工序”活動,從而把由原來的管結果變為管因素,事后檢驗把關變為工序控制。保證了每道工序和每個環節的產品質量。三是實行跟蹤服務。定期組織人員上門征詢用戶意見,建立“產品檔案”,健全信息反饋制度,及時掌握市場、麻量和用戶信息。四是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技術攻關活動,針對市場行情,積極開發新產品。我們遵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人優我新、人新我轉” 的原則。在新產品開發上做到了“生產一代、改進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轉產初期,我廠僅有200升閉口鋼桶單一品種。1982年研制成功電石桶和鐵塑桶。1985年和上海食品工業研究所共同采用FM-2涂料。我廠研制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蜂蜜包裝桶,并在全國性會議上作了專題發言。同年,還推出了100升閉口鍍鋅鋼桶,并獲省優秀新產品獎。1 986年初又采用FM-2環氧酚醛涂料取代進口涂料,研制出無毒無腐蝕的內壁涂料食品桶。十年內我們先后推出近十個新產品,滿足了市場和社會需要。1 983年我廠主導產品--200升閉口鋼桶榮獲“省優”,為本省同行業產品爭得了第一塊獎牌。1988年10月,在省同行業產品質量評比檢查中,以性能優良,外表美觀,尺寸精確榮獲第一。同年12月,又和200升閉門鍍鋅鋼桶雙雙獲省優。由于注重質量,狠抓質量,成品合格率由原來的90%提高到99。38%, 深得用戶青睞。銷售收入連續十年穩步增長。1989年雖然面臨市場不景氣,仍然取得了產值394萬元的好成績,比建廠時增長13倍,比轉產時增長8倍。
四、抓技改,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工藝。
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產品的競爭,而產品質量的優劣,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技術先進程度。多年來,我們不斷地采取‘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以‘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為原則, 不斷地改造原有設備。一是引進。 投資120萬元,于1985年引進我省最大的無氰鍍鋅生產線,填補了本省無氰鍍鋅工藝的空白。1986年從山西太原引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用微電腦控制的200升鋼桶中段設備生產線,同年10月試車成功,1 987年投產使用,工效翻兩番, 人員減一半, 鋼桶的尺寸, 外觀、 物理性能都明顯改善。二是改建自制。1986年我們自行設計制造了輸送帶,用鏈輸送代替了工序之間的手工搬運。1987年又成功地改建了試壓機和磨邊機,用機械加工代替了手操作,基本上實現了生產全過程的機械化。在生產工藝上,我廠將三重七層圓卷邊工藝列入了廠“七五”發展規劃,組織了技術人員進行研制,并于1987年12月獲得成功,1988年二月通過省級技術鑒定,1989年4月在中華全國職工技協代表會上,該項技術榮獲了“中華全國職工技協重大成果獎”。成為我省送評項目中唯一獲獎項目。目前,我廠生產設備基本,配套齊全。擁有鋼桶、鍍鋅桶、電石桶和鐵塑桶四條生產作業線,已具有年產25萬只鋼桶的生產能力。
五、抓教育、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素質。
為了增強企業的后勁,我們治廠先治本,堅持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積極抓緊職工教育工作。一是從思想上重視,從組織上加強。我們成立了廠職工教育辦公室,配備了一名專職干部,制訂了“七五”教育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保證了教育經費。按照上級規定的比例(1.5%)提齊提足,另外設帳,做到??顚S?。二是加強技術交往和協作,學習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幾年來;我們組織有關人員152人次出外參觀學習。先后參觀考察了浙江,上海、南京、清江、南昌等兄弟企業,既開拓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三是采取專業學習與短期培訓并重的方針,聘請外地專家、學者來廠講課傳經;選送專業人員進校進修。 1985年以來,我們共選派八人去專業學校學習,廠自辦大小培訓班21期。我廠還積極鼓勵職工自學成才,制訂了“合理化建議和職工自學大專畢業有獎”的獎勵政策,從而激勵了大家求知欲望和學習勁頭。四年來,我廠先后有無學歷職工24人晉升為初、中級各類專業技術職務。有2人取得了大專文憑.7人取得了中專文憑。有4人在國家、省、市各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篇。職工平均技術等級也由過去的3.2級提高到現在的5.5級。1986年廠行政管理人員參加應知應會現代管理知識考試,及格率達到100%,平均成績為84.2分。1937年TQC驗收抽考,個個成績優良,平均為86.8分。今年四月份縣經委舉辦rTQC基礎知識電視講座培訓班,我廠79名學員以平均88.1的高分榮登榜首。通過抓職工教育,職工素質不斷提高,主人翁責任感也日益加強,紛紛為企業興旺獻計獻策,1989年全廠共收到合理化建議48條,已采納12條,為企業增加效益14萬元。
幾年來,我廠雖然在改革進程中有了一定發展,但與兄弟廠相比,仍有一段差距。我們決心繼續深化改革,開拓進取,為企業發達加倍努力。